Wednesday, August 2, 2023

评《流浪地球》:值得一看的诚意之作

 大年初二写的长评,当时发在微信上了,现在整理一下搬过来吧

个人主观评价:五星推荐!

(自认为)客观评价:C+

参考:太空旅客 C+ 星际穿越 B 火星救援 B 地心引力 A- 2001太空漫游 A+ 飞向太空 A+

————————–尽量不剧透——————————–


按点讨论给分吧……

首先是关于设定的可行性和原著的问题,其实关于贴不贴近原著或者设定够不够“硬”我基本上不怎么在意(我《降临》给的可是大好评A)其实说实话,当你觉得一个设定很“扯”的时候往往不是设定本身的问题,而是整部电影的完成度和执行力太差,电影只是单纯套一个设定来推进发展剧情,而没有构造一个完整的在相应设定下的世界观,就是说没有能说服到观众的细节,正是细节才能增强一个科幻世界的可信度。但是《流浪地球》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让你相信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发明的这些新技术或者这些制度上的安排都是非常自然的——也就是说编剧团队有构建整一个科幻世界观的努力,这无疑是在向好莱坞工业水准靠拢的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而且稍微看了一下《流浪地球》的梗概之后,发现本片的剧情基本上是原创的,最后在演职员表看到编剧有将近八个(以上),制作团队在这方面上的努力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而且在美术指导方面的努力,例如运载车的设计、防护服的设计、发动机的设计等等也增强了本片带给观众的可信度。

说到工业水准的话本片的特效也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时有掉帧或者渲染得很糊的情况出现但是基本上不会造成观影体验上的不适,而且考虑到成本问题已经是非常棒的特效了(预算:《流浪地球》0.5亿美金,《星际穿越》1.65亿美金,《地心引力》1.2亿美金左右,《火星救援》1.08亿美金)。而且预告片没有展现全片的特效最好最震撼的地方,所以可以完全不必要担心特效会影响观影。

片子里面演员的演技基本在线(好吧除非演技超级尴尬或者好到爆炸我是看不出什么区别的……例如大家相传的布列松电影里面的演员像僵尸一样我也愣没看出来),而且本片把主旋律很好地融入在了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爱国主义是非常自然地展现流露的。而且最后还展现了一把世界人民大团结,果然很共产很人类命运共同体了。甚至已经比大多数好莱坞电影要不那么主旋律了(说真的大多数美帝商业片仔细想想就是美帝主旋律,但是人家可以包装地好,让人容易接受,这体现人家的宣传水平了)。

看得出导演也是做足了功课的,可以看到很多以往优秀同类型电影的影子。比如吴京在太空的剧情线就显然是受到了《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Moss就是HAL的翻版,甚至还有点Wall-E剧情的影子。进入主控室那一段的配乐我怀疑用的temp track就是《星际穿越》空间站对接那一轨,镜头又有点《地心引力》的意思,父子情的线索安排估计也是偷师《星际穿越》的,当然两者在剧情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后首尾呼应那一下就是本片的情绪高潮了,在电影院看的时候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在整体节奏和结构上面看得出终于把好莱坞的类型片三幕式叙事结构学到手了,节奏安排得很舒服。太空站和地面的双线叙事也处理得挺好。看最后的结局和《流浪地球》本身原著的情节,看来有望继续拍续集啊。

说完打五星推荐的理由夸完以后还是说一下缺点吧,就是我最终打出C+的原因……

第一就是明明已经有了《谍影重重5》的前车之鉴为什么还要在3D电影里面用手持式摄影……你要是来一两个也就算了最后高潮部分我记得手持式还是挺多的又让我感觉到了久违的晕车感……调色一般吧,还能接受。

然后我必须强烈吐槽的是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和剪辑的水平,以电梯救援和最后在发动机两场最为糟糕。丧失空间感反而变成了一个次要的问题了(除了导演的锅以外,我怀疑制作组没有制作出一个完整的高楼和发动机的设计,导致只能在几个本来就隔离的小区域内分别叙事,自然就丧失了空间感),场面调度和剪辑是如此糟糕以至于严重打乱了叙事以至于这两场戏有相当长时间我的内心独白是:“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对于电影里面发生的事情我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他们的台词(而且我不太分得清他们的台词分别是谁说的)。这几场戏都是小组在分工合作,叙事需要在不同的人间来回转移,然而剪辑师似乎只是简单地、毫无意义地来回剪辑,前后极不连贯,很多剪辑点除了制造困惑之外也没有过多的意义。加上导演的场面调度,整个场面可以说就像是连环追尾现场一样混乱。这样糟糕的场面调度和剪辑是几乎不可能在好莱坞工业化体系下出现的。可以说如果这片子可以交到一个好一点的剪辑师手里的话,说不定可以直接升一档。不过毕竟导演之前也没有什么经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国内在场面调度和剪辑方面可以提升的空间实在很大。

接着是人物刻画问题。影片一开始以刘启和韩朵朵为叙事人物,但是这两个人物一开始就是毫无理由的叛逆,令我一度非常没有代入感。不是说叛逆的主角不行,而是你必须给我提供一个可以让我和他共情的理由,然而这个理由在影片一半之后才给出来而且这个理由总是很难让我接受,反而我倒是和救援队队长王磊还有点代入感(有那么一下子我真的想替王磊把刘启和韩朵朵这两个除了添麻烦什么忙都没帮上的家伙打一顿……)而且韩朵朵在最后全球广播那段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爆发点,然后你就给我讲你上课给我讲希望是什么你讲个鬼呢,你就直接说你们的计划好吗?!如果你说在电影里面她本身就是个初中生所以也就这种台词那我也只能2333了。然后是救援队的刻画问题,我从来就没知道过救援队究竟有哪几个人……中间有一段是一个典型的geek & nerd给他们在起外号,本来这是个很好地让观众快速记住他们的方法再加上一点易于识别的特征(虽然穿着太空服,但是起码可以善用声音这一媒介吧,还有动作什么的都可以表现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导演没有继续利用这一桥段而是直接把这一段变成了简单的插科打诨(想想《血战钢锯岭》里面吉布森是怎么一上来就介绍主角的战友的,大概就是那样,简单粗暴但是行之有效),使得对救援队的其他人的刻画趋近于零。另外本来在前面安排一个吴孟达的角色之死在后面安排一个吴京的角色之死就已经很有渲染力了,然后结果电影里面每个角色死都要渲染一大段,结果反而是削弱了整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剧情方面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实很多……比如吴京说服联合政府那一段,给出的理由实在是……当然我也不指望要求吴京在这里和联合政府来一段边沁大战康德的哲学思辨对决(好莱坞商业片也没有这么拍的),诉诸情绪驱动剧情发展也没什么不对的,但是这一段的台词本来可以写得更加高明的。而且联合政府本身也值得深挖,但是联合政府的高层究竟是在空间站上面还是在地球上影片也没有交代,要是把这个交代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很有意思的延伸发展。

还有几处剧情可能有点没有太交代清楚(其实问题不算太大只是我个人比较好奇)比如刘启一开始说他出去就不回来了所以他一开始出去是想干什么?吴京分离了休眠舱开着飞船引爆了木星所以人类要过多久才能造出那样一个空间站把这些休眠工程师和科学家接回来(所以地球上还有多少工程师和科学家,万一……)?……

影片总体的格局还是偏小了一点,这个是全人类的事情但是最后拍得略显私人化,格局有点偏小了。例如《火星救援》虽然救一个人但是也表现了全球人民一起努力,各国领导人开会磋商啊各国群众的反应什么的都有表现,《流浪地球》这方面就显得似乎格局有点小了(不是说剧情,而是说最后在电影中,在荧幕上表现得太小了)

另外一点就是不明所以自做聪明的搞笑桥段,海草舞和乱入的网络流行语是什么情况(你不是设定在太阳都要衰老了的未来吗,人类还在玩抖音?????)幸好还不算太多,但是每一个都很出戏。

最后就是配乐了。基本完成了调动观众情绪的人物,但是叙事性为零的配乐注定是得不到我的好评的,在影院几乎没有听出任何主题或者动机(好吧可能人家就没用主旨动机那一套)。看得出配乐师阿鲲的确是得到了HZ的“传神点拨”(介绍一下这个梗吧,其实我个人对阿鲲一向无感,可以说是我的个人成见吧。“传神点拨”梗是阿鲲曾经吹嘘自己得到了Hans Zimmer的“传神点拨”,最后被发现两个人的交集其实不过就一起拍了张合照),像是在模仿星穿、钢躯、黑骑的感觉,可惜还是没有学到精到之处(说实在话对于HZ现在这种RCP风格我也是着实无感),单独听的话可能观赏性比较差吧。

啊好久没有写这么长的评论了,毕竟自己平时看的非院线片水平不够不敢妄加评论,院线片又没有什么写评论的动力。但是这部片子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写个长评推荐一下给大家的。下一次写这么长的评论估计得等到《狮子王》重置版了,当然说不定《驯龙高手3》也能写个中长评呢。(毕竟是我最喜欢的梦工厂系列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草稿大纲-论游戏中的死亡

正如 Prof. Tobias J. Osborne 所说,每个做学术的人心里都会有个列表,里面记录的都是“我想研究的,但是一时没有什么头绪,不过如果把手头的工作都做完了的话一定会做”的课题。虽然这样子,但是心里面还是经常会惦记着这些问题,还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忘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