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放鸽子的给公众号写的Weekly Review,这里也一并整理发到这里吧
2019.4.6 开篇语
“影评人的工作是帮助观众了解电影,什么应该有什么不应该有。如果他能让读者知道他自己的个人看法,那么他就是一个优秀的影评人;如果他用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去激发观众体验作品中的艺术,那么他就是一个伟大的影评人。若果他犯错了,他也不一定就是一个糟糕的影评人。但假使他不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增加他们对电影的兴趣,增广其见闻,那他就是一个烂影评人。影评的艺术在于将自己的知识和对电影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个读者。”
——Pauline Kael
这个栏目的开设其实只是Armageddon的一时兴起,主要目的其实还是想着可以多吸引一些公众号的关注和阅读数。其实在去年我们也开过一次影坛观察主要翻译每周电影业界的一些新闻,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毕竟现在的电影自媒体已经很多了)。不过还是希望这一次可以继续下去吧,至少可以坚持更新的时间更长一点。但是,凭什么认为这一次的栏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呢?毕竟专业影评人已经有烂番茄和MTC,影迷打分也已经有imdb和豆瓣,路人评分有CinemaScore和猫眼,更别提大家每周末打开朋友圈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分享的各种观影体验。这么看来我们这个栏目的作用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评论的样本数不多,也未必能为大家提供什么新的视角或者是权威解读,无非是一些近乎随想的文字罢了。
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看完《浩劫》后的压抑,《十诫》后的无言,《魔戒》后的震撼,我急切地想将这些情绪与体会诉诸文字,最终却变成朋友圈里无人点赞的一条更新,但仅仅是将情绪表达出来,这已经足够了。每一部令人感怀的电影都会让我有与人分享的冲动,或许这才是影评的真正的目的——分享与传递对电影的热爱。这正是我们所希望做的。
或许这个栏目的一些观点和评论并不与你想的完全一样甚至恰好相反,但是别担心。我们的吹捧不会让庸作成为经典,我们的批评更不会埋没佳作。又或者,不妨加入我们一同讨论,发表你的观点?
“虽然电影能愉悦我们,刺激我们,但只有当电影能理解我们时,它带给我们的才是最大的慰藉。”
——Roger Ebert
By 吃素的辛巴
2019.5.4 Review
《博学无术》
Stars: 5/5
Rating: A-
参考: 星空日记 D 男生日记 C 女生日记 D+ 下一站 C 李群的变换 B+
Caltech的Quantum Information拿了一大笔publicity以后找来一群PhD和professor拍的微电影(第二部里面说”I think Nobel Prize is highly overrated.”(我觉得诺贝尔奖的含金量被高估了)这句台词的professor本人是真的拿过诺贝尔奖的orz),其实里面很多的段子都是改编自网络漫画PhD Comics(这在片名也有反映了)。 导演貌似只拍过几个和校园有关的短片(好吧说不定也就是个学物理的PhD而已),这部电影是他拍的第一部长片,所以评价这部电影就不从什么硬指标下手了,毕竟可以说就是一群PhD在自high的作品——事实上也是这样,里面把Caltech的PhD黑了个底朝天(当然也对友校也不手软,黑起MIT更是卖力),没有申PhD的学生削减了脑袋想要申请PhD而申请到了PhD的人感觉没有出路。总体而言这部电影叙事还是挺流畅的,因为同是科研线的所以里面的一些笑点都能get到也非常有意思(有些笑着笑着就哭了;和《生活大爆炸》不同因为编剧本身就是PhD所以写出来的梗更贴近PhD日常)。因为是改编自漫画,所以看上去某些设置略显浮夸但是放在喜剧这个题材里面反而增强了喜剧效果。所以拍什么《我本少年》呢,还不如给学生一笔资金自己拍一部这样自黑的短片好多了。(另外,同为网络漫画的xkcd也可以考虑一下电影化吗)
《正午》
Stars: 5/5
Rating: A+
参考: 荒野大镖客 A+ 与狼共舞 A+ 日落黄沙 A 搜索者 A 赴汤蹈火 A-
影片时间和真实时间同步(影片一秒钟=现实时间一秒钟),警长一次次地拜访各处求助遭拒,整部电影充满了张力,情绪酝酿优秀。整体下有反类型的味道,正义的警长不再做孤胆英雄而是四处求助却无人愿意帮忙,不仅是英雄救美更是美救英雄,袖手旁观的村民在警长胜利以后又马上从四面八方涌来了。剪辑、摄影都极佳,Dimitri Tiomkin的配乐更是为影片添色不少。片中警长的一句台词:“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的市民深受独裁者的折磨,最后他们终于推翻了独裁者并将独裁者驱逐出雅典。几年后,这个独裁者带着军队回来了。雅典的市民打开了城门。独裁者处决合法政府的时候,所有市民袖手旁观。”将罪犯杀死后的警长把警徽摔在了地上抛下村民带着妻子扬长而去,结合当时美国盛行麦卡锡主义的背景看电影实则是充满了隐喻(什么时候我要找个时间把好莱坞十君子的电影看一看)。
《随风而逝》
Stars: 5/5
Rating: A+
最喜欢的一部阿巴斯(BTW,我是阿巴斯吹(不是)),极度弱化的叙事和人物动机,一遍又一遍地爬到山顶接电话的主角,结尾随着水流飘远的骨头——然而生活不也是这般吗。阿巴斯再一次用电影探讨了生与死以及生活的意义。若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电影的话,我一定要给他放这部电影——观看这部电影的感受是独属于电影的,而无法将其诉诸于文字。最后,伊朗高原的麦田真是美啊,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稻田。片子的摄影就跟它的名字一样美。【个人电影十佳之一】
2019.4.5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本来是应该有Rating的,但是这样的话参考应该是摆娄烨的作品序列的,但是娄烨的作品我上次看已经是初三那个暑假了(《推拿》没有看),所以记忆并不清晰到可以打出一个rating(就算是清晰估计那时候的评价和今天我再看一遍的评价完全不一样),所以我选择这次不发rating了(逃)
首先要吐槽的就是在电影院看这种手持摄影的电影真的是考验人的身体素质,如果不是我午餐吃得少和及时转移到了最后一排估计我就要在电影院吐一地了。在小屏幕上看倒就算是《不可撤销》和《谍影重重》感到的只有震撼但是放到大荧幕上看就只剩下眩晕了。好在本人午觉睡得比较足,坚持到了最后。有兴趣去电影院看的记得要买后排吃少一点睡好一点。
娄烨喊话说不要惧怕电影,其实至少对于这部电影是这样的。冼村强拆事件不过是主角间纠葛的关系的背景板,在背景板后更远的背景板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但是,嘿,娄烨毕竟又不是迈克摩尔,城市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喜怒哀乐聚合离散才是娄烨的着力点。开头雾气弥漫的珠江,航拍镜头呈现CBD包围下的冼村,颇让我想起每年两次在白云机场的降落。但是再看下去就发现与其说是呈现了娄烨的广州,倒不如说是呈现了广州的娄烨,镜头下的小城比起“广州”其实依旧是非常娄烨。开头的强拆一出来我就知道,这票钱已经值回一半了。即使由于审查的原因最后的呈现变得支离破碎,非凡的场面调度能力依然能让感受到其中巨大的张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结尾的打斗撞车,时间与空间这一刻在此处交错,非常迷幻而又令人震撼。
仔细审查之下,这部电影的架构似乎有非常重的黑色电影的影子,然而剧本实在是过于单薄与奇情,部分评论觉得甚至有些《知音》文章的感觉(想起来我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不少《知音》杂志,当时还觉得挺好看的2333)。但是导演独特而杰出的叙事(主要归功于后半段琐碎的剪辑和写实的风格)拯救了这个略显狗血的剧本。在一部电影中娄烨细腻的刻画了三个不同的女人,以及三个男人间纠葛的关系。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叙事为了制造悬疑感在电影前面对人物的刻画和情感的蓄势偏少,而当人物逐渐立起来、人物关系逐渐明晰时悬疑感也随之消逝了。最后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两边都完成得不够好。但是在某种意义上看这部片子或许是后劲型——越回味越有味道吧。
白牙
Rating: B-
参考:狮子王 A+ 疯狂动物城 A+ 小鹿斑比 A 狐狸与猎犬 A 小姐与流浪汉 A 小马王 A- 雪地灵犬 A- 闪电狗 A- 熊的传说 B 森林有情狼 C
怀着所有拟人动物影片都要看一遍的目标选的这部网飞的原创电影看的,说实话看之前其实是不报什么期望的(毕竟网飞原创电影的品控真的是……)但是看完以后觉得还是有点惊喜的。
电影是改编自杰克伦敦的同名小说,杰克伦敦也算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家之一了,小学的时候他的《野性的呼唤》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但是这本被称为《野性的呼唤》姐妹篇的《白牙》倒是只知道梗概但没有看过,不过反正我评改编电影也从来不会考虑原著的呈现。不过最后白牙的结局居然是把《野性的呼唤》的结局直接搬了过来,这就令我令我不得不抱怨了(毕竟这两部作品从剧情上是完全相反的)。结果整部电影变得有点像狼版的《小马王》。
网飞毕竟还是没有迪士尼和梦工厂的财大气粗和技术积累,CG视效的短板在一开始靠着风格化的手段还是可以尽量避免过于显露的,但是在遇到雪、流体(河流)和一些复杂的光线环境就原形毕露了(我似乎看到有疑似穿模的现象?),至于毛发和布料本片则是直接放弃治疗了。所以为什么不拍成手绘动画呢?
剧情上四平八稳,一开始从法警救下白牙开始插入叙述。接着就回到白牙出生起一路顺叙,人物形象较为扁平,剧情较为套路,咋一看如果不是CG的形式我会觉得我正在看的是一部90年代的动画。但是剧情套路不意味着电影不好(电影又不是只有剧情),其实新千年之前的动画的剧情现在看起来都挺简单套路,角色都有点单薄(都是皮克斯在新千年前后大幅度拉高了对动画剧情的要求),甚至连迪士尼90年代的四杰也未能免俗。但是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为人所喜爱成为经典呢,关键在于电影不仅仅可以依靠剧情驱动,也可以依靠情感来驱动,利用音乐和歌舞的形式则是更加有利于将叙事诉诸于观众的情感,一旦观众的情感被有效地调动以后在共情与代入感方面往往比靠剧情推动更加强烈。但是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对于观众情感的调动同样不出色,部分转折在逻辑上过于生硬,在情感上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手段积极调动观众的情绪。同时叙事过于平铺直叙,几处原来可以制造情感宣泄或者矛盾高潮的地方都在四平八稳的叙事中被浪费了。前半部分白牙和母亲在野外生活的部分通过一些小细节和一些冲突还是令我对两位动物主角产生了一些共情的,但是后半部分开始出现人类以后感觉导演像是在掐着秒表一样,几个人类角色较为扁平化,后半段的叙事不仅四平八稳,没能调动观众情绪,而且还显得非常仓促,像是一路跑到了结尾一样,白牙和三任主人的情感联系都没有建立好观众情感的根基。
当然从好的方面说,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做得不错的地方的,比如前面说的人类进入前的部分还是可圈可点的。即使是在后半部分,在一些场合还是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的。但是最后我还是想问为什么不拍成手绘呢?(如果拍成手绘的话我起码就是B起步了啊,说不定就上到B+了)其实本来是想给C+的,但是想到白牙那么可爱而且的确有那么几个瞬间还是被触动到了就手松打一个B-吧(是的,这种动物主角的动画片在我这里最容易骗好rating了,逃)。
2019.4.13
《狼的孩子雨和雪》
Stars:5/5
Rating: A-
参考(细田守作品):穿越时空的少女 A 夏日大作战 A- 怪物之子 B+
细田守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动画长片导演之一了,并且我也比较看好他未来的作品(虽然近期几部有点崩了)。从《穿越时空的少女》里面对青春期爱情的细腻刻画到《夏日大作战》里面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细田守的风格正合我的胃口(相比之下更为大家所熟知的新海诚倒是和我的脑电波怎么都对不上……)。
《狼的孩子雨和雪》同样体现了细田守感情刻画细腻的特点,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雨和雪在成长过程中性格的互换,有点出人意料但是通过前面的铺垫又显得水到渠成。搬家以后和邻居打交道的支线剧情和主题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也很好的收归于母爱这一个总的主题和大的剧情框架下(本来以为邻居老伯是什么重要角色/知情者结果到最后也就是一个普通邻居orz),相比之下在《怪物之子》中的后半段则由于支线和主题有点过多导致相比起前半段观感下降。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经历发展虽然快但是给我的可信度还是蛮高的,狼爸的去世虽然有点唐突但也不至于不可接受到影响观感(细田守貌似很喜欢用角色的死亡来推进剧情……)。况且我之前一直也在说我自己对于这种“情感驱动型”的动画电影是非常喜欢的,虽然在逻辑上有些不合理但是在情绪上还是非常流畅的。成长过程的截取的一些生活片段也非常能打动人心,例如打扫旧屋、一同踏青和雪地狂奔等等不仅仅打动我更让我想起了过去的一些自己的生活片段。
最后的一场大雨则是将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与结局,不过最后小雨的告别方式倒是令我稍微有些出戏,虽然这个结局可以预料到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完全把小雨变成了像白眼狼一样啊orz(不怕嫁错狼就怕生出个白眼狼……)不过最后女主面对儿子的忽然离去说出的挽留的话居然是“可是我还什么都没有为你做啊”这倒是令我感到非常震撼的(冲这句话我都要打五星了),到了这种时候父母想的依然是为子女不求回报的付出,虽然最后这一幕力度有点欠缺但是感情非常到位,即使再看上几遍这一幕也都让我动容.
不过最后其实我最想吐槽的一点是狼爸扑倒女主的时候居然还是保持狼形……
《森林之子毛克利》
Stars:2/5
Rating:C-
参考(真人童话):灰姑娘 A 奇幻森林 B+ 美女与野兽 B- 小飞侠梦幻启航 C 泰山归来 C-
不知何时,继迪士尼从自己的动画系列里面寻找素材不断将自己的经典童话故事翻拍成真人版以后,华纳兄弟也决定参与到真人童话这一题材的制作当中,接连制作了《小飞侠幻梦启航》、《泰山归来险战丛林》和《森林之子毛克利》等等。其中华纳兄弟甚至和迪士尼同时立项了基于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吉普林的《丛林之书》,然而当迪士尼的《奇幻森林》在2016年上映时,华纳的《森林之子毛克利》却由于导演人选变更等多种问题一直拖到了去年才上映。而且华纳最后放弃了将其在院线上映的打算将其转手卖给了网飞,与在全球票房接近十亿的《奇幻森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部作品与《奇幻森林》相比的口碑(不仅是观众也包括影评人)和票房都差很多不是没有原因的,事实上与合家欢的迪士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纳的暗黑风——从和传奇合作的怪兽宇宙(《哥斯拉》、《金刚骷髅岛》、《哥斯拉2》、《哥斯拉大战金刚》)到后面的DCEU,前者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而后者虽有一些争议但也收获了不少铁杆粉丝的支持。虽然在这两个系列上这种暗黑风格获得了认可,但将其使用在真人童话上面就显得非常尴尬——迪士尼的合家欢真人童话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面向家庭观众。虽然许多影迷对于这种“幼稚”的电影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我这种自认为童心未泯的人或者是大部分的家庭观众来说迪士尼的《奇幻森林》的确为他们带来了愉悦的观影体验。而华纳的《森林之子毛克利》这部电影本身和他的主角一样,迷失在了剧情当中——毛克利试图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狼,这部电影也试图弄清楚自己究竟要面向儿童还是面向成人。但与毛克利最后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不同,直到结尾,这部电影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受众是什么——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加入的黑暗风元素显然不适合他们;但对于成人观众来说,加入的黑暗风元素又不至于令其和《奇幻森林》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结果就是这部电影两头扑空,两边都不讨好。
但是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令观众得到愉悦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剧情和主题深度。华纳在《泰山归来》里已经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了,将一个泰山的故事强行加入种族冲突和非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斗争的背景和情节,结果就是童话色彩的故事本身和加入的“深刻”主题相互削弱,让主题的表达失去了力度的同时也丧失了童话故事本身的魅力。相比之下迪士尼的真人童话改编虽然被不少影迷抱怨其主题肤浅剧情简单是纯粹的合家欢,但是他们很清楚观众想要什么,能够以很高的完成度讲好一个简单的故事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迪士尼也拍出过不少失败的真人童话作品)。相比之下华纳一方的想法就是太多了,试图将过于庞大复杂的主题寄于一部童话改编作品上面注定是困难重重的。
另外本片的CG技术与《奇幻森林》相比也是有不少差距,尤其是导演瑟金斯作为一个动作捕捉的爱好者居然将脸部捕捉技术运用在了本片中,导致动物的脸看上去就像是人脸装在了动物身上一样,实在是非常出戏。不过一个亮点就是配乐有几轨还不错。
虽然我知道有不少影迷朋友已经对迪士尼的合家欢风格感到厌倦了,同时华纳的确也是想走黑暗风格,但是真人童话这种类型真的真的就应该拍成合家欢啊……
《冷血杀手》
Stars: 5/5
Rating: A
参考:不知道找什么参考……
作为一个罪案纪录片爱好者,这部根据Truman Capote著名的报告文学《冷血》改编成的电影是我的最爱之一。黑白的画面、冷酷的镜头和剪辑和不紧不慢的叙事将这一起灭门惨案拍出了形而上的感觉。几处转场和剪辑都非常棒,摄影更是一绝,尤其是最后在临刑前Perry在窗边,从流淌着雨滴的窗的打进来的灯光映在脸上宛如流泪的镜头堪称经典。将作案过程放在最后呈现更是增添了整部电影的张力。几处想象和真实交汇的地方的表现手法也很好。不足之处可能就是对于受害者一侧刻画不够。最后的绞刑令人不禁想起《杀人短片》。在这个无常的世间里的无因的恶才是最令人绝望的。
2019.4.25
切腹
Stars:5/5
Rating: A+
在特殊时代拍摄出的特殊背景下从小格局看大背景的对所谓武士道精神的一种反省与质问。文戏全程张力十足,演员演技令人印象深刻;叙事能力一流。绝妙的用光、频繁的越轴、非常规的构图。完美的场面调度和摄影让打戏充满了冲击力与质感。几场决斗与切腹拍得极其仪式化但同时切腹场景又带着点黑色幽默的荒谬感。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都是毋庸置疑的杰作。
骡子
Stars:5/5
Rating:B
参考: 《百万美元宝贝》 A 《老爷车》A 《萨利机长》A-
老东木的片子我简直可以闭眼打五星了。和《百万美元宝贝》、《老爷车》里面的主角一样,一个不愿意向世界妥协的顽固老人一边坚守着自己生活理念抱怨着这个世界的变化,一边试图向年轻人传授着自己的人生理念,然而年轻人却总是对老一派的作风不屑一顾。影片中流露的价值观,主角的背影,以及穿插的一些对少数族裔的描写,处处可以看出老东木再拍的是他心目中真正的美国电影而不是好莱坞电影。老东木之后有谁可以接下好莱坞右派导演的接力棒呢——泽米斯基,吉布森或者是斯克特纳?
复仇者联盟4(无剧透)
Stars:5/5
Rating:B
本来我以为我作为一个漫威路人伪粉对于MCU是没有什么情怀可言的,但是没想看看完妇联4以后还是很激动。事实上,所谓的粉丝向并不是说没看过MCU就看不懂剧情,只要能搞懂《美国队长3》和《复仇者联盟3》的观众基本上都能看懂妇联4。然而,对MCU了解更多的人却更容易陷入其中,与角色形成共情——因为你比普通的路人更在乎电影角色的悲欢离合。有一些人抱怨前面一部分过于拖沓无聊然而另一部分人却说全程高能,这就是区别所在。事实上,漫威的电影在叙事上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像《指环王》、《哈利波特》这样的系列电影,即使从单部电影看,每个角色的弧光都是完整的,每个角色在每一部的剧情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成长和变化。但是在漫威电影里面,在短短的三个小时(是的!三个小时都算短了)要承接MCU的所有前作,呈现MCU的所有人物,是极具挑战性的——这就是电影宇宙的好处所在,通过前作积累的观众对角色的理解和喜爱,但看一部电影或许一个角色的弧光不完整,但角色的弧光是在所有电影里面完整的。可以说比起剧情来说,观众更在意的是这些角色。而且对于情怀的呈现都是在主线剧情里面自然而然地呈现的,一句台词,一个场景,煽情和怀旧自然而不做作。可以说,即使是批评漫威流水线的人,估计也不得不同意即使是流水线这也是高精尖的流水线。可以说,这就是漫威送给MCU粉丝的一份最好的礼物。当然,罗素兄弟对于大场面的控制和调度还是要逊于韦登的,文戏靠正反打+零碎的剪辑+大量台词推进,摄影虽然有所长进但是依然不出彩,叙事上的小毛病也不小少要找毛病其实也能继续再找出不少,但是,谁在乎呢。
2019.2.24
驯龙高手3长(短?)评
Rating: B
昨天一直想写一篇长评,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比较好,想了半天才发现这正是驯龙3的特点——四平八稳,没有什么惊喜但也没有什么大的失误。但是硬质量介于1和2之间并不代表它不好或者说令人失望,正如灯管大战7一样,虽然整体四平八稳,但作为一个三部曲的结束(开始),这正是这个系列的粉丝所期待的。
正如过去一样,梦工厂的视效以及John Powell的配乐一直都无需让人担心,驯龙系列的配乐无疑是动画系列电影中的最高水平(没有之一)。其中隐秘之境的视效和设计更是可圈可点(可惜就是展现的时间有点短了)。另一处亮点就是无牙尬撩光煞的过程,看无牙卖萌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至于剧情方面则是被吐槽得比较多的地方(不过说实话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在乎电影的剧情…必要时我甚至将他的重要度放在配乐之后,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很看重配乐的表现……),这部电影的主题看得出来是想表现“龙不是人类的宠物”,“没有了龙的Hiccup一样能担起重担”等主题,前者表现得完成度较好,但是后者的转折在我看来略显生硬(仅凭女主的一番话转折是不是有点取巧了……)。
总体来说,剧情完成度和流畅度不如1,但是比2好很多,而且也不会有主角父亲领便当这种唐突的雷点。3的剧情其实还是挺平的,看了预告片基本上就能猜出来了,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没有什么惊喜(但是你期待的东西也绝不会落空)。主角做出的两次决定(迁移、偷袭)都有点拍脑门的感觉,剧情给的铺垫说明不太够。当然这些都不是很要紧的事情,我更关心的是整体的节奏,良好的节奏可以很好的弥补这种剧情上的一些不足。但是我觉得最后的大战还是过于仓促,时长也不是很够,导致感情上的蓄势不是很足也没能推动情感到另一个高潮。反派从出场就营造一种“我和之前的反派都不一样,我很厉害的”的感觉,但是在最后的大战中还是泄了气变成一个较为俗套的形象。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时长有限但是想塞进去的东西太多,整部片子都像是在赶节奏一样,给我的感觉就是无牙和Hiccup在这一部的人物弧光不是很完整。有几场戏如果时长给足的话还是能表现得更好,可惜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几次大战的规模和视觉效果不如前两部。
但是结尾的重逢和片尾的回忆杀让我不忍心将影片的评价降低,毕竟作为一个这个系列的粉丝,这一部电影作为三部曲的最终篇已经足够了。就像是灯管大战7之于星战迷一样,虽然论硬质量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也没有带来什么惊喜,但是看到喜爱的角色再次出现,自己期望的一切都呈现在荧幕上时,还能要求什么呢。影片最后的重逢绝对是整部影片最大的加分项。
根据最新的北美周五票房报,驯龙3可能会给梦工厂带来久违的北美破2亿。从驯龙1到驯龙3,梦工厂的发行方从扑街蒙换到老狐狸再到后来被环球收购。本片的难产伴随着的是梦工厂的财政危机,从出售总部大楼到连续与软银等传出收购的传闻一直到最后被环球收购,卡增伯格离开梦工厂,梦工厂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包括原始人2被砍,驯龙3连续多次跳档,梦工厂放弃东方梦工厂)。从本片1.2亿的预算也看得出来新东家环球说不定已经把照明那套成本控制方法引进梦工厂了,环球对于梦工厂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原帖发表于2019.10.2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